029西安网

标题: 进博会午间一小时,音乐与绘画、东方与西方在这里相遇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bugnot    时间: 2020-11-5 10:23
标题: 进博会午间一小时,音乐与绘画、东方与西方在这里相遇
[attach]26979[/attach]

11 月 4 日,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,忙碌的大厅里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。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唐瑾在黑白琴键上演奏中国曲目《夕阳箫鼓》,身后出现了父亲唐方一的山水画。这是上海音乐厅 " 音乐午茶 " 第三次来到进博会,7 天将有 7 场音乐会上演,展现 "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音乐 "。
唐瑾演绎的《夕阳箫鼓》又名《春江花月夜》,是作曲家黎英海 1975 年从琵琶古曲改编成的钢琴曲,运用特殊的触键方式,钢琴竟能模仿古琴、古筝、萧等传统民族乐器的色彩。2015 年在上海油雕院,唐瑾曾在父亲的画展上演奏这首曲子。音符流动中,父亲挥毫写下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这一次,父亲因为疫情滞留日本,但画作通过屏幕投射到进博会演出现场。
有一位画家父亲,唐瑾却走上了音乐之路,一大原因是当年父亲觉得绘画太苦。没想到,钢琴更苦。唐瑾出生于桂林,上世纪 80 年代刚开始学钢琴的时候,整个城市连像样的钢琴也没有两台。她还记得父亲曾跑到广州,为她和其他琴童买了 5 台钢琴,找了一辆大货车连夜运回来。
虽然从事不同的艺术领域,父女俩的审美和艺术观一脉相承。曾在德国和奥地利旅居多年的唐瑾,浸淫德奥传统的同时致力于推广中国作品。这场午间音乐会《黑白国韵》,全是中国曲目。父亲唐方一旅日多年,中国画出身,也有油画功底,作品中流露出中西之间的碰撞。唐瑾说:" 无论音乐还是绘画,我们都追求既有中国元素,又有国际审美。"
[attach]26980[/attach]

唐瑾父亲唐方一作品
唐瑾 5 岁半时,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名师郑曙星教授来桂林讲课时发现了她的天赋,建议她到上海学琴。在母亲的陪伴下,唐瑾在上海和桂林之间往返了半年。" 当时坐火车需要一天两夜,实在太辛苦,母亲就到上海陪读,直到我考进上音附小。"
高中毕业后,唐瑾在恩师杨立青的推荐下赴德国和奥地利深造。杨立青既是作曲家,又是钢琴家,1980 年赴德国留学时,曾写下钢琴四手联弹《山歌与号子》。在唐瑾看来,这首曲子里有山西民歌的 " 土 " 味,又展露当代技巧。《山歌与号子》1981 年首演于 " 汉诺威新音乐节 ",次年又入选 " 达姆施塔特音乐节 "," 是一部将中国音乐元素和欧洲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佳作 "。
在进博会新闻中心,唐瑾特邀旅欧钢琴家、上音钢琴副教授朱和一起演绎了这首曲子。这首曲子收录进了《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》,去年由唐瑾、朱和共同演奏录制,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。专辑封面由唐瑾的父亲精心设计,配有杨立青的素描像,封套上写着 " 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 "。
[attach]26981[/attach]

唐瑾和朱和四手联弹
" 每次演奏他的乐曲,脑子里就浮现出杨老师坐在书堆和唱片堆里一手拿着笔、一手夹着烟思考的样子。" 唐瑾说," 他的作品,无论是早期的完全按照传统调性写作的乐曲,还是他 80 年代留学后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乐曲,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人情怀和传统文化底蕴。"
音乐会上,唐瑾还演绎了作曲家谭盾的《八幅水彩画的回忆》选段,这是谭盾 1978 年刚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的作品,作品本身就很有画面感,音符中还融入了许多作者家乡湖南的民间曲调、地方戏曲。
这首曲子竟是唐瑾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留学时的老师、俄罗斯钢琴家阿列克谢 · 鲁彼莫夫推荐给她的。她曾在欧洲德国莱比锡音乐节上演奏,现场反响热烈。" 你能听出来,那个时候的谭盾已经才华横溢了。作品很传统、很中国,但音乐语言很国际化。技巧不难,还融入了一些童谣,很适合孩子演奏,我常常推荐给我的学生。"
鲁彼莫夫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,唐瑾的父亲曾在萨尔茨堡开画展,鲁彼莫夫买走了两幅画。" 我喜欢中国画里的留白,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,许多未被讲述、未被呈现的东西需要你去探索。"
进博会午间一小时的演出,是一场音乐与绘画、东方与西方的对话。唐瑾希望可以在进博会这样一个国际平台,向中外观众展示中国音乐之美。" 其实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优秀的中国作品,只是还不被大众知晓。希望未来能挖掘和演奏更多相对冷门的作品,让中国的声音、中国的韵律走向世界。"
栏目主编:李君娜 本文作者:吴桐 文字编辑:李君娜 图片编辑:笪曦
本文图片由上海音乐厅提供题图为唐瑾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。




欢迎光临 029西安网 (http://www.029.ac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